朱張學者系列講座|張國剛: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與現代價值|預告
6月28日(周二)上午,湖南大學(岳麓書院)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“朱張學者”、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、人文學院歷史系張國剛教授應邀主講岳麓書院講壇之“朱張學者系列講座”,主題為“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與現代價值”,擬通過中國傳統文化與其他文明的對比,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內生邏輯,價值取向及其現實意義等問題。敬請關注、宣傳和參與。
岳麓書院講壇第469期
朱張學者系列講座第3講
主 題: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與現代價值
時 間:2022年6月28日(周二)9:00-11:00
地 點:線上
主講人:張國剛(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,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)
主持人:李偉榮(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系教授)
主辦單位:湖南大學(岳麓書院)人文高等研究院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
承辦單位:岳麓書院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 岳麓書院歷史系
協辦單位: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發展基金、大成國學基金
【主講人簡介】
張國剛,1956年生,歷史學博士,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,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。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史與中西文化關系史。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。著有《<資治通鑒>與家國興衰》《<資治通鑒>啟示錄》《<資治通鑒>中的歷史智慧》等書,并在清華大學開設《<資治通鑒>導讀》課程。
【內容簡介】
中國傳統文化與包括西方在內的其他文明相比,有自己的獨特品格。簡單地說,在群己權界之間,自由與秩序之間,禮教與宗教之間,都表現出各自的差異。這些差異的形成與各自文明發展的內生邏輯有關。文明發軔期社會大分工的程序各不相同;文明孕育的軸心時代各自的價值取向不同,文明形成過程中各自的地理環境不同放大了這種差異,文明定型過程中,各自歷史走向的差異,進而最終確立了東西文明與文化的互補性特征。認識這一特征對于我們實行文明共享,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,具有現實意義。
講座直播二維碼

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微信公眾號二維碼
